1996年,沈阳开废品收购站的刘志峰,看老人可怜,花3毛钱收下了老人的铁疙瘩,没想到转手卖了260万,他找到老人,给他了10万块。
1995年,刘志峰还在一家公司上班,工资不低,一家几口衣食无忧。但是就在这一年,他下岗了,许多企业因为经营不善,大批的工人下岗,而刘志峰正是其中一员。
过惯了好日子,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,让刘志峰很是苦恼。天天去找工作,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。
还好十几年以来,刘志峰不像其他同事一样,吃喝花费无度,他悄悄攒了一些积蓄。
他发现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打工,老人没人照顾,适合老人的工作岗位也没多少。老人们会在家里捡废品,换一点生活开支。
于是刘志峰拿出积蓄,到郊区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。刚开始,从工人到收废品,他的心理也有点难接受,他总是长衣长裤,戴着帽子,深怕遇到熟人。
但是他慢慢地发现,收废品要不了多少本钱,不用走街串巷,每个月还能剩下不少,虽然不像以前当工人清闲干净,收入也足够养家糊口,略有盈余了。
因为经常来卖废品的,几乎都是老人,开废品收购站的不止他一家,但是他很实在,即便是老人看不懂计算器,算不明白账,他也一分不会少。
就这样不短斤缺两,收购价钱还比别人家高一点点,老人们来了,他夏天还提供白开水,冬天提供热的姜糖水,火炉一天都烧得旺旺的,让老人们取暖。
有些孤苦无依的人,到了他这里,他还时不时接济一下。就这样,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好,老人们都喜欢到他这里来。有些甚至步行几公里,也要把废品卖给刘志锋。
90年代末,未解决钢铁制造带来的污染,国家出手调控。刘志峰本来收购了很多废铁,指望赚点钱。没想到,几天之内,废铁价跌了一大半。他的收购站里,满院子的废铁,送都送不出去。
这个事情,对刘志峰打击不小,每天看着满院子的废铁长吁短叹,有几次都想狠狠心,关门算了。但是又没有好的出路,就这么继续维持着。
这一天,一个腿脚不利索的老人,来到他的收购站卖废品。这个老人他认识,已经70多岁了,无儿无女,平时靠拾荒维持生活,日子过得很不容易。为了多卖几毛钱,他总是步行四五公里,来刘志峰这里卖废品。
刘志峰知道了老人的情况,每次也会给老人多算一些,有些不值钱的东西,刘志峰也全部收下来。
老人还是背着他那个破麻袋,年纪大了,走了几公里路,头上全是汗水,气喘吁吁的。
刘志峰不知道该怎么跟老人说废铁跌价的事情。但是不说,老人还是去捡废铁,这一路也挺沉的,毕竟他是做生意的。
老人听到这一条消息,顿时显得很落寞,闭口不言很久,然后说,那这个废铁值不到两毛钱,就送给你,当喝你的茶水钱了。
老人说,这个是我在河滩边上捡的,比较沉,不知道是个啥东西,我没有放在废铁里,你看看这是啥东西,我没有力气,也砸不开。
次日,是刘志峰卖废铁的日子,他收拾装车的时候,又看到那个黑不溜秋的铁疙瘩,就随手扔到院子里了,没有掺到废铁里面去压秤。他不是喜欢弄虚作假的人。
刘志峰面露喜色,难道是金子?这要是金子,就值不少钱啊。于是他赶紧拿出工具,开始清洗。等他大汗淋漓地清洗完,一个金光闪闪的东西出现了。
刘志峰欣喜若狂,拿着这个金疙瘩仔细端详,这样的一个东西方方正正,棱角分明,还有雕饰,刻了很多花纹,那个字倒是不认得。
想到这里,顾不上做生意,他找了一个喜欢文物的朋友,朋友也不知道这是什么,说应该是金印,但是哪个朝代就不知道了。
于是他就找了文物方面的专家鉴定,忙活了半天,刘志峰得知,现在他手里的这样的一个东西,是辽国大印,大概有1000年历史,是大将调兵时用的。同类存世数量不少,不过也很值钱,至少能值20万。
很快,刘志峰收废品收了一个文物的消息,就传开了。很多爱好者前来,愿意收购。
刘志峰想了想,这个东西还是换成钱比较好,于是同意卖掉。看谁出价高就卖给谁。
刘志峰是懂得感恩的人,他觉得要是没有老人,就不会有他的今天。于是辗转找到了老人,给老人拿了10万块。
老人住在一个土胚房,没有家具,桌椅板凳都没有像样的。于是他决定不仅要给老人10万块,还要给老人把房子修整一下,配点家具。
老人知道实情后,对刘志峰说,他年纪大了,没多少年头了,无儿无女,这么多钱用不完。并且说要不是刘志峰收,这样的一个东西,他早就扔掉了。
下一篇:杨贵妃传媒精品直接进口